止咳糖浆哪个牌子好 止咳糖浆喝完能立即喝水吗
谓安立自境分齐故,方能随起种种名言。
罗近溪言天心最为有见,如:问:复之时义大矣,寻常言复者,多自天地万物为言,今堂额谓复心者,则自吾身而言也。上蔡曰:活者为仁,死者为不仁。
通同只是一个物事,无障蔽,无遮碍。若不养其源,徒欲于发见之际辨择其可不可,则恐纷扰而无日新之功也。如此,便是一气流通的,如何与他间隔得!又问:天地鬼神万物,千古见在,何没了我的灵明,便俱无了?曰:今看死的人,他这些精灵游散了,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? 这里再次指出形体对心之灵明的隔蔽,如果没有形体身躯的隔蔽,心之灵明可以通万物为一体,为天地之心,如心之灵明被私欲隔蔽,就不能成为天地之心了,也就不能以万物为一体了。……吾能乐天地之命,虽患难而不忧,此天地纯孝之子也。冯友兰在《新理学》一书中讨论过宇宙底心,他提出,程朱讲天地生物之心,表示他们认为有宇宙底心,但这个宇宙的心不是知觉,而是生。
是以其民熙熙暭暭,杀之不怨,利之不庸,施及蛮貊,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,为其良知之同也。一元之气,运转流通,略无停间,只是生出许多万物而已。天地之事不过乎化,天地之志不过乎神,知化穷神,则善述善继天地之事志者也。
达天地之心,是不爱其亲者,故谓之悖德。邵雍之子邵伯温说:道生一,一为太极。吾之体不止吾形骸,塞天地间如人、如物、如山川、如草木、如禽兽昆虫,皆吾体也。这样的思想明显发展了张载《西铭》的伦理观。
宇宙内事,千变万化,总根源于此,其妙殆有不可言者,然只是一个熟,如何?先生曰:此节所问所答皆是,然要用功实见得方有益。但天命至正,人心便邪;天命至公,人心便私;天命至大,人心便小,所以与天地不相似。
但仁的宇宙论与仁的本体论是一致的,都是把仁上升为形而上学的实在。他以气说心,认为人是天地之心,而人心即浩然之气,浩然之气感而遂通,心便是正,天地之心于是乎正。全德之人者,人之人者也。南轩在这里指出,仁是体,礼是仁的发用中的节次,因而,礼记也是以仁为本的。
良知之在人心,无间于圣愚,天下古今之所同也。曰:仁其体也,以其有节而不可过,故谓之礼,礼运人者天地之心之言,其论礼,本仁而言之也。不然,死灰而已,槁木而已,顽石而已,此之谓不仁。统论仁体,即是人物生生不穷,此便是天地之心,便是仁。
凡物皆是生,方有此物。阳辟而为动,阴合而为静,所谓一动一静者也;不役乎动,不滞乎静,非动非静,而主乎动静者,一动一静之间者也。
董仲舒以仁为天心,这是汉代儒学宇宙论的重大发展。动静之间便是几,便是神,所以这种看法主张天地之心不可以有无动静言。
故言下唂一生字,便心与复实时混合,而天与地,我与物,亦实时贯通联属,而更不容二也已。又问:‘以己及物,仁也;推己及物,恕也。其后云云,待见天理后,便见得亲切也。盖天地之心,不可以有无言,而未尝有无,亦未尝离乎有无者也;不可以动静言,而未尝动静,亦未尝离乎动静者也。他主张,人是天地之心,人靠什么作为天地之心?人是以人心作为天地之心。七篇之书,自首至尾,切切焉以陷溺人心为忧,凡教人曰存,曰养,曰尽,曰求,曰心之端,曰心之官,曰根心,曰生心,曰物之长短轻重心为甚,直指人之识痛痒有知觉处示之,非便以知觉痛痒为仁,特欲其切己省察而救活其本心也。
孔子于《易》曰: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。讨论动是天地之心还是静是天地之心,或者动见天地之心还是静见天地之心,这个意义上的天地之心都是指宇宙运动的根本法则,而与人没有关联。
呜呼!圣人之治天下,何其简且易哉! 王阳明把人者天地之心当作万物一体思想的一种说法,心是身体的一部分,与身体的其他部分共成一体。如果说天地有心,那么天地之心就是宇宙的繁盛生育万物的内在导向,是所有生命生长的根源。
人而不仁,则天地之心不立矣。南轩又说:曰:人具天地之心,所谓元者也。
善言心者,不如把个生字来替了他,则在天之日月星辰,在地之山川民物,在吾身之视听言动,浑然是此生生为机,则同然是此天心为复。无物,无我,无古今,无内外,无始终,谓之无生而实生,谓之有生而实未尝生,浑然廓然,凝然,聟然,仁之体倘若是乎! 生生不已者,天地之心也。所以这样的说法也可以说和天地之心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。圣人言语,只是发明这个道理。
惟圣人纯于义理,而无人欲之私。总之,完全以人之仁心为天地之心。
此所以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惟在吾心。这个说法回到孟子人心人路的说法,其实义不能说只是用,在孟子也有四心之说,义也是本心的一面。
天地万物,本吾一体者也。我们知道,程颐对复卦的解释特色在于主张由动见天地之心:既有知觉,却是动也,怎生言静?人说《复》以静见天地心,非也。
这个说法,认为与天地同体,就是要以天地之心为心,这不是宇宙论的说法,而是功夫论的说法了。这一生机论的表达甚好,可惜他也没有点出此生生为机便是仁体的大用。李谷平日录云:复其见天地之心乎?人得是心以为心,人之心天地之心也,但私则与天地不相似,一去其私,则我之心即天地之心,圣人之为圣人,全此心而已。如何?曰:天地生物之心是仁;人之禀赋,接得此天地之心,方能有生。
以上这些论述,都是把天地之心作为宇宙动静问题来讨论,没有和仁联系起来。当然,即使在邵雍一系的思想里面,也关注仁人,如:夫人者,天地万物之秀气也。
曰:天地之心,只是个生。先于敬用功之久,人欲寖除,则所谓可者,益可得而存矣。
情之未发而此体已具,情之既发而其用不穷。人心若不仁,则天地之心不立,所谓为天地立心,就是立以仁心。